1. 首页 > 大杂烩

曹植曹丕争夺王位(曹丕曹植夺嫡之争过程)

《权力的忍者:司马懿》第23篇:

最后的较量


曹植曹丕争夺王位(曹丕曹植夺嫡之争过程)

经过高人的点拨提醒后,曹丕从此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低调为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不久,机会来了。


曹操又要披挂上阵外出征战,曹丕和曹植都前来送行。这是一个在父王面前表现的好时机,兄弟二人自然都不会放过。


面对威风凛凛的三军将士,曹植继续发挥着他的长项,在大军面前来了一个即兴演讲,称述功德,出口成章。即将出征的将士在他的鼓动下士气高涨,曹操很满意地点头并带头鼓掌。


曹植抢尽了风头,接下来该曹丕了。


怎样才能压过曹植呢?曹丕的大脑快速转动,如果自己也来一个演讲,铁定是比不了这位文采出众的弟弟的,只能另辟蹊径了。


一直以来,父亲曹操在曹丕的心目中就是天,威严而不容侵犯。但岁月无情,曾经不可一世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昔日的威猛已经成为昨日美好的回忆。


当曹丕看到父亲微微佝偻的脊背、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后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开始在曹操的马前痛哭起来。


曹操有些奇怪,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哭起来了呢?


“为何痛哭?”


“父王,您都有白头发了,还得亲征,儿臣因不能为父王分忧而伤心。”曹丕带着哭腔跪拜道。


曹操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虽然他内心不承认自己老了,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曹丕能有这份孝心,着实让他很感动。眼前的这两个儿子都不错,都是好孩子。权衡一下,曹植虽然文采出众,但华而不实,而曹丕诚心实意,脚踏实地,更靠谱些。所以,在曹操内心,天平已经开始向曹丕这一边倾斜了。


出征归来后,曹操决定摸一下底,看看在大臣们心中谁才是最合格的接班人。


贾诩虽然不想趟浑水,但有些事情是躲不过去的,这次曹操就偏偏点名要见他。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贾诩只好硬着头皮去见曹操。


在魏王府,曹操已经在堂上等候多时了。


让魏王等自己,贾诩受宠若惊。


二人坐定后,曹操盯着贾诩看了很久,不说话。


贾诩发现身旁连一个侍臣和婢女都没有,偌大的堂上只坐着他和曹操两个人,他预感到这次谈话一定是机密中的机密,但曹操为何不说话呢?他就这么等着,等着曹操开口。


安静,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安静,在这一刻模糊了时间的概念,似乎连血液都停止了流动。最终,曹操打破了这种安静的氛围。


“听说曹丕找过你,是吗?”


贾诩开始冒冷汗了,这魏王的眼线真是无处不在,他真有些后悔见曹丕了,因为做臣子的历来忌讳掺和到太子之位的争夺战中,搞不好,就成了陪葬品。如今既然被发现了,就只能承认了,如果撒谎,更会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


“因何事找你?”


曹操步步紧逼,贾诩只有招架之功。


“他想赢。”


“你怎么说?”


“臣让他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


既然贾诩没有对自己撒谎,曹操就放心了,开始进入今天谈话的正题。


“你觉得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当太子?”


曹操耐心等待贾诩的回答,但贾诩却变得呆若木鸡,好像灵魂出窍一样,半天没有回音。


刚才还生龙活虎,怎么一下子就哑巴了呢?


其实,贾诩非常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个两难选择,不管选哪一个,都会得罪人,他打心眼里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曹操见贾诩不搭理他的问话,有些不高兴了。


“我问你话呢,不要装哑巴。”


如果把曹操惹毛了,后果会更严重,贾诩连忙道歉:“真是不好意思,刚才走神了,想别的事情了。”(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虽然曹操知道眼前的这个老狐狸在装,不过,还是耐着性子问:“想什么呢?”(何思?)


贾诩满脸堆笑道:“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情。”(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袁绍和刘表都因为宠爱少子导致国破家亡,这是血淋淋的教训,曹操对此再清楚不过了,他虽然偏爱曹植,但不能拿帝国的前途开玩笑啊。


贾诩虽然没有明确支持曹丕,但很明显,他已经站在了曹丕这边,曹丕那次拜访终究起了作用。


至此,曹操基本确定了曹丕做自己的接班人。


曹植已经面临被踢出局的危险,如果他能安分检点一些,还有一丝希望扳回败局,但偏偏就是他自己亲手把这最后的一线希望之光也掐灭了。


在夺嫡期间,曹丕紧锣密鼓地准备,生怕落在文采出众的弟弟曹植后面,而曹植却恰恰相反,他像一匹脱缰了的野马,仗着曹操对他的宠爱任性而为,每天都要喝小酒、看歌舞、谈诗赋,并且乐此不疲。最要命的是他饮酒不节,经常喝到大醉。


曹植曹丕争夺王位(曹丕曹植夺嫡之争过程)


酒后乱性,这话不假。曹植就是在一次喝醉酒的情况下闯了大祸。


这天,已经喝得烂醉的曹植驱车经过司马门时,被门卫拦了下来。曹植来气了,竟然敢拦本公子的车,便下令强行驾车出司马门,出来的时候还在嘲笑哥哥曹彰黄胡须。因为除了曹彰,曹操父子都是黑胡须。


这司马门,是指天子之门或诸侯王宫门,一般只有天子或诸侯王本人才能通过,就算是太子也没有资格通过。


这下,曹植闯大祸了。


曹操得知这件事后,大怒。


曹植无视礼法,嘲笑兄长。自己还没死呢,他就如此大胆放肆,太不像话了。


他下令处死了掌管宫室车马的公车令,暂且平息了这件事引起的风波。


曹植太让人失望了,而曹丕懂事又识大体,于是,曹操不再犹豫。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式册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一场旷日持久的夺嫡之战就此画上了句号。


曹植败了,败得很彻底。大多数人都认为曹植败在自己能力有限和缺少强有力的支持团队。其实,从曹植的聪明才干来看,他不至于在夺嫡的关键时期,还任性而为、饮酒不节,甚至闯司马门。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他在求败,甘愿把魏王太子之位让给曹丕。


因为朝中大臣普遍有“立子以长不以贤”的思想,都投曹丕的赞成票,自己虽然有父王的宠爱,极有可能获得魏王太子之位,但必定会埋下祸患,等父王去世后,宫廷内就很难避免不发生流血冲突。


所以,曹丕选择了放弃政治,搞学问当学者,只不过他所选择弃权的方式太过于伤人,尤其是曹操,他怎么也搞不懂,自己一直看好的儿子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不思进取。

来源: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本文由站内用户发布,不代表喵趣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845-16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