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大杂烩

谦让才是礼法的核心(什么是礼)

翻开《论语》第四篇第十三章: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礼让治国的大问题。

关于这个“礼让”,需要多讲两句。

宋代大儒朱熹注解:“让者,礼之实也。”他认为谦让,是“礼”的实际态度和行为表现。

那什么又是礼呢?

谦让才是礼法的核心(什么是礼)

礼,是让人类从原始人慢慢地过渡为社会人的重要工具。

原始人生产力低就,天天要采集野果,打猎动物,要想生存下去,最重要的行为是斗争,不争就饿死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原始人渐渐安定富足了,当他们不再处于生死的边缘时,礼就诞生了。

礼的诞生,就是制定各人本分规矩,谁该处什么位置,该得什么待遇,谁先谁后,谁听谁的,都给你安排好。

“礼”相当于是社会的交通规则。规则的核心,就是秩序、次序,何种身份,或何种情况下,谁应该让谁。

这些本都是为了维护氏族体制的尊卑结构和社会秩序,但后来也就变成了中国人做人办事的个体道德,

因此说“礼”的核心是“让”。

谦让才是礼法的核心(什么是礼)

礼让为国,是孔子一直以来的社会梦想。后面一个“何有?”,多数学者解释为“这有什么困难呢?”

意思是国君实行礼让为国,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啊!

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孔子见到更多的是僭越礼制、弑父戮兄,以下犯上的事件屡见不鲜。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政权,迷信暴力,或能得逞一时,却绝对不会长治久安。

因此,这里孔子说“何有”,其真实用意应该是相反的用法:“实行礼让为国,我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呢?”

接着“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等于是继续发问:如果不能以礼让治理国家,那我们把礼法置于何地了呢?

学礼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还是为了说话好听?或是为了搞关系?都不是。

我们看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然传为千古佳话。

谦让才是礼法的核心(什么是礼)

而吹牛皮,自炫耀,逞英雄,凭勇敢,喜矜功,好表现,洋洋自得……则素为中国传统所不齿。

因此学礼,或者说发扬“谦让”的精神,就成为一种塑造我们心理情感和人性文化上的具体途径。

在以竞争为动力的现代社会和历史浪潮中,如何既使自我充分实现而又能保存这种传统美德,是现代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文由站内用户发布,不代表喵趣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845-16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