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大杂烩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江西被称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推翻“三座大山”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建立更好的国家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人们熟知的江西籍革命烈士,除了《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还有曾经与他并肩战斗、合称“南有朱毛,北有方邵”的邵式平。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追寻救国之路

1900年,邵式平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邵家坂的一户农家,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其中邵式平排行第三,因此小名三崽,也被人叫做“三伢子”。

他未满十岁时家庭遭遇变故、父亲逝世,家庭一度面临不小的困难。

好不容易到了十六岁得到亲族帮助,他才进入当地名士开办、颇有名气的弋阳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在这里,他遇到了多年并肩战斗、之后怀念一生的挚友方志敏。

当时的时局并不令人乐观,有理想、有冲劲的学生往往都在思考讨论,寻找救国的道路。

在同班同学中,有人认为应努力实业救国,也有人认为应从教育入手,但唯有方志敏和邵式平的意见高度一致。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他们认为应主动靠拢进步思想、采取革命行动,如此才能铲除世间种种恶势力,争取到一个更好的未来。

于是,在并肩求学的岁月里,两个人一起创立了进步学生青年团体,也一起去参加学生运动。

1920年前后,两人一同加入了袁玉冰、黄道等人在南昌组织发起的“鄱阳湖社”(后改名为“江西改造社”)。

这个组织以宣传进步思想、探讨救国道路为宗旨,出版《新江西》季刊作为宣传阵地,希望能通过众人的努力,将黑暗的旧江西改造成为光明的新江西。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到1923年,邵式平考进了北师大,得以接触到李大钊、赵世炎、瞿秋白等革命先驱的影响和感召,随即更加大踏步走上救国图存的道路。

由于在多次学生运动中频频出现而且作用不小,邵式平很快上了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通缉榜。

为保存实力,组织安排他和一批骨干撤离北京潜回到江西。

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低潮期,邵式平和方志敏又找到了彼此,再度联手合作起来,秘密联络骨干、建立党组织,准备进行新的斗争。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巧妙脱离搜捕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1927年4月,邵式平曾经受组织派遣,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北特派员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到资溪一带开展工农运动。

他发挥了多年来熟悉情况、深入群众的优点,很快组织起了当地的一股工农力量,也引发了国民党右派分子的警觉。

某一天,他正在一位农友家中开会,联络员却带来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

原来,当地某民团得到了他的行踪消息,正在全城戒严打算搜捕他。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局面紧急,但邵式平的情绪却十分镇定,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情况:资溪城的地方并不大,硬藏是很难藏得住的,要成功脱险就得用点出其不意的方法。

短暂思考后他很快有了决断,他说:“去找阮福春想法子。”

这话一出,工友农友们都愣了,整个资溪谁不知道阮福春是全县排名前几的大富人?邵特派员这个时候跑去找他帮忙,那不是自己往坑里跳吗?

邵式平却觉得这条路子很有把握,其一,阮福春之子曾经与他在南昌一中同学,通过这层关系早已知道阮对进步思想较为同情、可以争取;其二,此前阮也曾经帮忙提供过会议场地,并非毫无了解。

于是他不慌不忙、缓步向阮家大屋踱过去。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果然事情发展如他所料,阮福春待他一如既往,爽快地答应了帮助他躲藏,但出城却真的有些困难。

邵式平一眼看见天井旁边停着一顶四人大轿,正是阮福春日常出行使用的,心里很快有了主意。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让阮家家丁抬起轿子打开正门,大摇大摆地迎着搜查的民团走过去。

有几个团丁本想打开轿子门帘检查,但阮福春在轿子里一发火,说“邵式平不是省府特派员?你们不去县府衙门找人跑到我家闹事?”

这一发火民团团长就软了,赶快低头道歉,恭恭敬敬地把阮福春的大轿放了出去。

等到远离城区之后,邵式平从轿子里出来告别了阮福春,有惊无险地脱离了搜捕。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上有朱毛,下有方邵”

类似这样胆大心细的操作,邵式平还有不少。

很快,他和方志敏、黄道等人通力合作积攒起了属于自己的力量,领导了弋横农民起义,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就此创立,邵式平担任这支队伍的政委。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在不断的对敌斗争中,邵式平还得来了一个“阎王”的名头。

敌人怕他雷厉风行、敢想敢做,虽然苏区和红军并不虐待俘虏,但这个吓人的名头还是经由口耳相传而越来越远。

到后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与位于赣南的井冈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当地人顺口溜就说江西“南有朱毛,北有方邵”,或者说“上有朱毛,下有方邵”。

此外,还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当地小调,记述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的传奇故事。

这首民歌唱道:“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其中“两条半枪”这句词,说的是方志敏一手领导的漆工镇暴动

从1930年开始,邵式平担任了新扩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政委,与军长周建屏率部艰苦转战,两度入闽开展土地革命,终于把赣东北和闽北联成一片,形成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33年,他又随部队前往中央根据地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期间还担任过闽赣省委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代理省委书记等职务。

由于身材高大且待人大气,战友们有的叫他“邵大个”,也有的干脆叫他“邵大哥”。

在1931年、1934年,他曾经两度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与战友永诀

局势的突变,使得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友不得不暂时分道扬镳,然而在当时,没有谁知道那是一次永别。

1934年10月,邵式平随大部队开始了长征,而方志敏则担任红十军的领导职务。

1935年1月底,由于寡不敌众,红十军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一带失利被困,方志敏被俘并于七个多月后被秘密杀害于江西南昌。

而邵式平则随大部队走完长征,在抗大担任职务。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到1939年由聂荣臻元帅亲自点将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任粮食局、工商局等领域职务,工作重点逐渐转向经济。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工作重心的调整,新中国建立之后,邵式平很快被选定为江西省政府主席。

而由于工作重点转向地方,他在1955年的评衔授衔中,并未获得授予军衔的待遇。

虽然如此,邵式平显然没有把这类事情放在心上。

他被委任了自己家乡的重要职务,迫在眉睫的地方建设任务也就摆在了他面前。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教育省长”

从新中国诞生的1949年一直到1965年去世,16年间邵式平一直都在江西工作。

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一直都是被他放在首要地位的任务。

他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关注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被认为江西工业建设的奠基人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对教育投注了特别重视的目光,因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具备足够能力的劳动者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只能从教育领域中培育得来。

本着这样的思路,邵式平亲自关注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为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创办的方方面面。

在当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心疑虑的问题。

由于这所学校的设计模式与常见的全日制大学不尽相同,简单说来就是“半工半读”。

这种模式不但外界理解不了,就是本校内部也有不少师生心里无底。

不少人心里默默地犯着嘀咕:半工半学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到最后学也没学好干也没干好?这所学校到底是学校还是劳动场所?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面对这样的疑虑,邵省长采用多种方式消解思想疙瘩,他还严厉批评把“半工半读”机械理解为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劳动的看法。

他强调,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需要坚持的教育方针,“如果教出的学生都不劳动,文化就没有根了。”

此外,江西大学、江西工学院等多所院校也与他关系匪浅。

因为这些原因,他还有一个“教育省长”的外号。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超前建设的八一大道

在城市建设规划思想方面,他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

在1951年,南昌市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

在当时城东废城墙的位置,原有“坡陡曲折,路面坎坷”的安石路基础上,需要开辟一条路况更好、满足城市要求的八一大道。

邵式平力排众议,力主要把八一大道建成81米宽、连接的井冈山大道建成60米宽的“快速公路”,这样不但能够预留经济发展的冗余需求,甚至到了战时还可以作为飞机跑道。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这一计划出炉之后,很快招来了种种责难和议论,不少声音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图气派。

毕竟在当时,除了北京的长安街,谁也没见过这么宽的大道。

然而邵省长仍然坚持己见,他强调搞建设要以“五十年不落后”的眼光来看问题,“三十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还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说八一大道宽了,宽什么呀!”

虽然如此,四面八方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最终八一大道的宽度被缩减成了61米。

直到五十多年过去,曾经被认为“太宽了”的八一大道确确实实避免了不少重复的拆迁重建浪费,人们才心悦诚服于老省长的远见卓识。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传承给子孙的家风

邵式平是为解放事业贡献良多的革命者,在他的影响下,全家有多位家人都参加了革命斗争,其中不乏牺牲的烈士。

在斗争年代,他与妻子胡德兰曾经先后生育五个子女,但是由于局势多变常常需要转战各地,这些孩子都被托付给亲戚或老乡收养。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他们的长子被起名为胡崽,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离开父母身边,跟随伯母汪鸾凤一起生活,他不但要过饭也坐过牢,童年时光就受了很多苦。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能够活到曙光来临的时候——在他五岁那年,不幸死于邵家坂反动地主的残杀。

新中国成立之后,邵式平夫妇也曾经努力寻访当初托付的老乡,最终只成功地找回了邵佳龄这一个女儿,其他子女的踪迹却再也寻找不到了。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唯一的一个失而复得的女儿,大概多少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特殊对待”。

2019年,邵佳龄之子、邵式平的外孙邵宪康曾经回忆外公当年的生活细节。

在邵宪康的回忆中,外公身为干部,每个月会有不多的补助金作为零用钱,但外公从不重视物质需求,补助金都由工作人员保管,基本都用到了补贴群众生活困难等地方。

邵宪康还记得外公总穿着一双皮鞋,因为穿了挺多年,又是褪色又是掉皮,甚至还有地方开口了;工作人员觉得应该可以买双新的,但本人却从不同意。

邵佳龄参加工作时,邵式平特意叮嘱她,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省长的女儿就想着搞任何特殊,工作全靠自己,不要指望父亲能帮你什么。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邵佳龄在工作中始终记着父亲的叮嘱,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女儿后顾之忧,邵式平夫妇把四个外孙子女全都接到身边来照顾。

在外公身边,这四个孩子也从小都没有任何娇生惯养的机会。

曾经有一次,邵宪康和姐姐觉得带去学校当午餐的馒头太硬了,就剥掉了馒头皮扔掉不吃,这事儿被发现后,姐弟俩都挨了外公的一顿板子。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革命者的晚年

在江西省黎川县的德胜关,邵式平曾经指挥部队沉着冷静,击退了人数多于己方的敌军,掩护了机关和大部队安全转移。

多年以后,邵式平每每经过这里,都十分怀念那场战斗,以及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黎川县人民政府曾经多次提议,要在德胜关修个亭子,纪念邵式平当初指挥的这场战斗。

对于这一类型的“纪念建筑”,邵式平坚决不同意,无论如何都不点头。

后来,他亲自将这里选为德胜关垦殖场的位址,还特意为此写了一首《沁园春·德胜关》:今日旧地重游,看锦绣河山多自由。偕群季俊英,登上层楼,背衬杉岭,面对黎川。漫话当年,指点远处,红军英雄千万秋。可断言,更好文章,还在后头。

1965年初,邵式平的身体出现了危险讯号。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当时南昌的医疗条件仍有局限,省委决定让他去北京接受更好的治疗。

但邵式平却平静地拒绝了,理由是“不能搞特殊化”,全国那么多的病人,大家都能去北京治疗吗?

3月24日,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省长邵式平逝世于省会南昌,享年65岁。

他被安葬在南昌红谷滩瀛上革命公墓,与位于梅岭的方志敏墓遥遥相对,就如当初同校求学、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一样,延续着一场数十年的战友情谊。

邵式平简介(邵式平的后代)
参考文献:

《【党史故事】阮福春的选择——邵式平智勇脱险》澎湃新闻南昌县;2021-07-23

《邵式平:廉正官德为人民 清白家风传子弟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5-22

《一家四代的教育接力》;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4-15

《「“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之革命故事篇」邵“阎王”智取资溪》;潇湘晨报;2022-06-15

《邵式平虎口拔牙》;抚州市档案馆;2014 -09 -30

本文由站内用户发布,不代表喵趣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845-16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