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大杂烩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曼之恒

图/网络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现代主义荒诞派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派的最后一位作家”和“后现代派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很少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问题,远离现实主义手法,用想象的碎片揭示现代人类焦虑、困惑、孤独的处境。

《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贝克特将人类在悲惨的处境中对于虚幻希望的执着追求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状态。而这一经典之作又是如何将人类的精神状态完美地转化为一种戏剧情境的呢?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喋喋不休且充满矛盾的对话

1、对于语言功能的消解

尤金·尤奈库特曾经指出两种可以使剧中的对白更加戏剧化的途径:一是机智的唇枪舌剑式的对白;二是让语言丧失自然功能,即表达意义、思想的功能。

在贝克特所生活的20世纪上半页,在那个人类文明被无情扼杀、宗教信仰被动摇、人类自身的价值体系被粉碎的时代,“机智的唇枪舌战的对白”显然不适合,因此,第二种途径则成为了文学创作者的选择。在《等待戈多》中,其主要人物既不能主动地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整个剧本被分化成无数的碎片,显得凌乱、繁杂、毫无理性。

此外,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尽是长篇累牍且毫无意义的废话,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读来使人感觉莫名其妙,比如下面这段:

弗拉第米尔:我们是不是先帮他一下?

爱斯特拉贡:帮他什么?

弗拉第米尔:帮他站起来。

爱斯特拉贡:他不能自己站起来吗?

弗拉第米尔:他倒想自己站起来。

爱斯特拉贡:那么,就让他自己站起来好了。

弗拉第米尔:他不能。

爱斯特拉贡:他怎么啦?

弗拉第米尔:我不知道。

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在剧中遭到了破坏和消除。而庸人自扰的闲谈反而占据了文章中绝大部分。两人相依相伴,本来无话可说,可因为气氛尴尬而又不得不无话不说,通过没话找话的方式来打发百无聊赖的时间。因此,他们的话语大多缺乏逻辑,前言不搭后语,毫无意义。

2、“沉默”与“失语”的风格

贝克特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存在”本身是一种无形、模糊、混沌的东西。因此,他对于语言一直秉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正如他所说:“我们不能马上消除语言,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让语言渐渐声名狼藉。我们必须让语言千疮百孔,这样,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某种东西,或者根本就没有东西的东西,就会显露出来。”

在《等待戈多》中,沉默与失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剧中的人物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剧中的对白也被沉默分隔成了零散的片段,人物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词穷、震惊、压抑和无聊从而陷入了沉默的状态。

与此同时,沉默还打破了语言的连贯性,使得戏剧变成了“一系列缺乏连贯的话语和插曲,而非一种主要观念的天衣无缝的表述”,这种表述方式看似杂乱无章,却将人所置身的荒谬无序的世界和人生的不确定性直观地展现出来。

如果说爱思特拉贡和弗拉第米尔的语言失去了表意和交流的功能,那么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幸运儿”则直接抛弃了语言。

在第一幕,波卓命令幸运儿做一篇长篇大论的演讲,整篇演讲没有任何的断句和停顿,逻辑混乱,絮絮叨叨喋喋不休。而到了第二幕,幸运儿则突然成为了哑巴,失去了思想和语言,而文中并没有交代该原因,一切都显得荒诞而不可思议。贝克特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突然“失语”的角色,无非就是表达一个主题:当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人的存在不过是最荒诞的存在。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二、充满荒诞情境的“寓言故事”

《等待戈多》中一共有六个人物:爱斯特拉贡、弗拉季米尔、波卓、幸运儿、“信使”小男孩,以及从未出场的“戈多”。

尽管他们都脱离了社会属性,但仍然有着自己的“定性”。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贡和弗拉季米尔“在充满悖谬的希望与失望之间永无休止地等待,实质上是人类的本质和和荒谬性存在状态的寓言式表征。”

而里面波卓与幸运儿的主仆关系也说明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二者尽管名义上是主仆,但实际上谁也离不开谁。在第一幕中,波卓口口声声说要把幸运儿卖掉,但也无法离开他而存在着,而幸运儿也习惯了他的奴性身份,一旦脱离了波卓的奴役,自己也完全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状态。

贝克特曾说过:“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称得上是伟大的艺术。”《等待戈多》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幕剧。全剧仅仅有一个场景,就是荒野中的一条马路,一棵秃树和五个人而已。没有故事、矛盾冲突,仅有无关联的、破碎的对话。全剧的时空变得模糊,一切都显得混沌、荒诞、无意义。凸显出了人类信仰的缺失和精神的荒芜。

谈起《等待戈多》的原型,最多的说法就是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故事:

西西弗斯因欺骗众神而被罚,他必须把一块沉重的岩石推向山顶,可是每当他精疲力尽眼看着就要把巨石推向山顶之际,石头却又滚了下去,他只得从头开始,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种反复绝望的心境与爱斯特拉贡和弗拉季米尔如出一辙。他们在一棵枯树下等待着戈多,指望戈多能够把他们从孤独和尴尬中解救出去。但是,日复一日,戈多始终没有出现,每一天等待的结果都预示着第二天等待的开始,如此无限地循环。

贝克特在这里暗示了:生活就是一个绝望且无意义的循环,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和抗争都是无益的。尽管两个流浪汉渴望救赎,但是戈多永远不会来,他们的愿望也只会不断落空。

戈多究竟是谁?他是否真实存在?是神还是人?就连贝克特本人也说过:“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了。”但有人猜测是暗指上帝,在哲学看来,“戈多”就是指“虚无”。它的主题和核心是等待希望,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希望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从这个角度来看,贝克特也正是用《等待戈多》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来唤醒人们,让人们能够正面苦难,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三、非理性荒诞情节的现实象征意义

1、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悲歌

黄昏时分,两个流浪汉站在一条小路边的枯树旁,在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但直到第一幕结束也没能如愿,一个信使小男孩告诉他们:戈多不回来了,但他明天一定会来。

到了第二幕,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他们仍旧执着地等待戈多。尽管嘴上说着要离开,可是并没有行动——不等待的话,还能干嘛呢?但小男孩依旧告诉他们:“戈多不会来了,但明天一定会来。”这样的循环让我们有一种对于未来看不到尽头的无力感。

很显然,《等待戈多》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向我们展现了剧中人物的精神状态。主人公毫无希望地等待,而戈多则永远都不会来。这就暗示了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活无趣的循环。主人公永远等不来戈多,就像人类的困境得不到解脱,欲望得不到满足。生活永远都单调乏味、永不间断。剧中人物被困在永远不能结束的死循环中无法解脱,像是在演奏一曲人类的悲歌。

2、对于救赎的徒劳等待

《等待戈多》创作于二战后的1948年,战争的罪恶和灾难,使人丧失个性,人与人之间沟通艰难。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方面人们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却因战乱之后,社会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只能等待。另一方面,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上。指望“明天”能够把人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然而“明天”却永远不会到来,他们能做的仅仅是无望地等待。这种等待越是真诚,就会显得越荒谬。

从存在主义角度上讲,上天并不存有任何的认知。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戈多”无关,与上帝无关,只与自己有关。与所想无关,只与所为有关。人们等待戈多的目的,源于对自己行为的毫无头绪,或是出于绝望情境之中,需要精神的引领和支持。从而将希望寄托于等待戈多身上,盼望着有带领自己脱离盲目行为的力量出现,指导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再重复盲目的生活。

3、对于存在本质的探寻

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中说:戈多到来的不确定性说明他不会使人类得到救赎。小男孩总是对两个流浪汉说:“戈多先生要我告诉你们,他今天不来了,可是明天晚上准来。”因此他们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等待的状态,并将等待当成了一种任务,一种习惯。

如果要赋予“等待戈多”某种意义,那一定是基于等待行为之上的自我追寻。而对于自我本质的追寻,不仅仅使人认识到自己,更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不再依赖“戈多”,而是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基于《等待戈多》中人物形象和传达出的主题角度进行剖析,可以触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并尝试为现代人生活的某些困境寻找出路,探寻存在的本质。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结语:

《等待戈多》不仅仅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悲剧,其中也包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李尔王》中所说:“一切能够说出的糟糕,就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贝克特也正是用《等待戈多》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思考,让人们直面苦难,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意义所在。

贝克特 等待戈多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作者简介:

曼之恒,文学研究生。喜欢文学,旅行,音乐和舞蹈,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双重人格,用文艺的观点,看世俗的纷繁,愿与你共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由站内用户发布,不代表喵趣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845-16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